《人生几度秋凉》落幕,“余旺财”谈生活及戏路
对话人物:李立群、本报记者张文伯
对话地点:友谊宾馆
对话时间:2004年6月20日
李立群简介
姓名:李立群
生日:1952年5月2日
祖籍:河南孟县
学历:台湾海军航海科学院
婚姻状况:已婚,三个孩子
最喜欢的运动:射箭、旅游
爱好:收藏宜兴茶壶、中国古玉
电视作品:
《幸福家庭》、《田教授家的28个房客》、《田教授家的28个保姆》、《新龙门客栈》、《倚天屠龙记》、《碧海情天》、《春去春又回》、《笑傲江湖》、《绝代双骄》、《神雕侠侣》、《让爱重来》等。
电影作品:
《搭错车》、《黑金》、《光阴的故事》、《暗恋桃花源》、《玫瑰玫瑰我爱你》、《新搭错车》、《飞侠阿达》、《我爱玛莉》、《花飞花舞春满城》、《小倩》、《运转手之恋》等。
话剧、舞台剧:
《这一夜,谁来说相声》、《那一夜,我们说相声》、《露露听我说》、《红色的天空》、《恋马狂》、《厨房闹剧》、《推销员之死》、《非要住院》、《回头是彼岸》、《今之昔》、《圆环物语》、《今生今世》等。
奖项:
获得过中国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社教节目主持人奖等。
我母亲教我从小说北京话
新京报:《人生几度秋凉》里面,北京的观众对您一口的京片子特别感兴趣,也都挺纳闷您怎么就能把北京话说得这么地道?
李立群:我母亲是北京人,她就教我从小说北京话,我也学会了好多方言。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还演过双簧呢!在台湾艺员上国语课的时候,我的国语是最好的,这全都托母亲的福。不过陈燕民导演说我这是“台普”,所以有功夫还得勤练,这语言里面全是文化。
新京报:内地的观众熟悉您都是从《田教授家的28个保姆》开始的,到现在还在北京台重播的《让爱重来》,感觉您扮演的角色跨度特别大,性格也各异?
李立群:说句托大的话没有什么角色我演不了,从艺这三十多年演过的角色已经不计其数。八年前和杨佩佩第一次到内地来拍《新龙门客栈》,到如今也拍了有十几部。每一部戏的名字我都能说得上来。另外接的角色杂也是因为我从不拒绝别人,谁找到我,只要剧本不至于惨不忍睹,片酬别低得没谱儿,我都接。
新京报:前段时间和赖水清导演聊起您,他还一直惦记着和您再次合作。
李立群:我和姓“赖”的导演很有缘分,以前在舞台上是赖声川,后来到了镜头前是赖水清,都是“赖导”。像《新龙门客栈》、《倚天屠龙记》、《新神雕侠侣》还有《侬本多情》都是赖水清导演的,前一段他又找我拍《秦王李世民》,因为在戏上只能推了。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都像谁
新京报:和不少您这个年龄的演员聊天,说得最多的就是害怕重复,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您有自己接戏的原则吗?
李立群:明知不可为而不为是智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勇者,智可贵,勇难能。《大宅门》这样的好戏可能一辈子也轮不到我演,而拍戏对于我是一个理想,不是要得世界第一,而是享受那个参与的过程,表演的过程。所以我更愿做一个勇者。新京报:也就是说您从来不会去挑角色了?
李立群:我演戏的原则就是不论什么角色首先要把他当做一个人来演,坏人也是人,也有人性的一面,像魏忠贤,他是人,但不是正常人,他对他的敌人心狠手辣,对女儿又有做父亲的柔情,这才正常。至于如何演好一个角色,我一直都把梅兰芳老先生的话作为自己演艺的座右铭,那就是:是我非我,我演我,我亦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都像谁。
新京报:现在不少台湾演员都到内地拍戏,从秦汉到孙兴到苏有朋,老中青三代差不多都齐了,您作为一个台湾演员,感觉台湾演员在内地拍戏有什么优势吗?
李立群:现在哪里还有什么不同,完全已经被同化了。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内地市场是主流,为了这个市场台湾的导演、演员、制作人都跑到这边来。时间长了这边的风格就会影响生产。我在来内地拍戏的台湾演员里面算是最早的一批,从未觉得有何不同,演员本来就是颠沛流离,只不过初来乍到时感受到风光的不同罢了。
我把一生最宝贵的时光献给了舞台剧
新京报:您是话剧演员出身,可在内地观众心目中您是百分之百的电视剧演员,这种反差您能接受吗?
李立群:33岁到44岁,我把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献给了舞台剧,但是在此之前,我却拍了300多集电视剧,我当年曾经是台湾华视的当家小生,从爱情戏到傻瓜戏再到老头戏,样样都尝试过。30岁之后离开华视开始走穴,三年间演了2000多场,一直演到公式化。
新京报:很多内地的影迷都看过赖声川的那部《暗恋桃花源》,尤其是您在里面的老陶让人叫绝。在话剧舞台上的魅力远远大于荧屏上的形象,您同意我的看法吗?
李立群:《暗恋桃花源》本来是一出话剧,赖声川喜欢拍电影,就以话剧为背景,拍了一部电影。其实电影比话剧少了太多的味道。拍电视剧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消耗,而我在话剧舞台上可以得到补充和积淀。这也是我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上舞台的原因。
新京报:能具体讲讲这种差异吗?
李立群:拍电视剧没有难度,三岁小孩也可以拍得很好,根本谈不上演技。演舞台剧则是纯粹的专业训练,只有内外功都学扎实了,戏才能演得好。演戏是技术,要多练。但是一个电视演员消费的是快餐文化,容不得咀嚼,功课做在先,到了片场讲究一气呵成,完了也就不再去思考。而话剧这种艺术形式,是通过一种节制,一种凝聚,将表演的生命力重新焕发起来。每年我至少要保证有四个月的时间呆在台湾排一部话剧,让自己完全静下来,去年拍的《ART》在台湾连映38场,场场爆满。
和亲人分开的感觉是煎熬和荒废
新京报:我在以前关于您的报道中看到您说拍戏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这么多年还在坚持这个目标吗?
李立群:君子无所争,真实无输赢,真正要打赢的是你自己。我的大原则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而我的工作是演戏,我要让我的小孩知道,他们的爸爸是个体体面面、清爽而守规则的演员就够了。
新京报:说到您的小孩,我听到圈里不少和您拍过戏的人都说您是个特别顾家的人,在剧组里拍戏时经常给夫人打越洋长途。
李立群:人家都说我顾家,可这几年我离乡背井太多了,顾不到。44岁以后,来内地拍戏,生活都乱了,而且这问题越来越严重。我每天都和家里通话,我有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我结婚晚,小孩还小。我夫人是全职家庭主妇,她不能再在外面工作了,带三个孩子就够累的了。我宁肯工作再累一点也不愿单独带孩子,带孩子真难。
新京报:那夫人和孩子对您是不是很支持呢?
李立群:他们知道我不演戏都活不了嘛。每次外出和家人通电话的费用已够飞机票的往返了。有一次我在电话里就问妻子‘我的工作就真有这么伟大吗?值得我背井离乡吗?’我觉得和亲人、老婆、孩子分开的感觉越来越像是一种煎熬和荒废。但是,两个人一边在电话的两端长嘘短叹,一边又要重新安排我们的工作计划和生活的秩序。生活就是这样。本报记者张文伯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