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古諺有云:見山是山

見山不是山

見山又是山

用來形容一個人心境上幾個層次的變化



今天在北美館看到科比意的素描就有相同的體悟

以在水中因為光的折射率不同的現象來說明

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透過玻璃杯看靜物上

在三幅同樣有玻璃杯為前景的畫作裡:



第一幅:背景的靜物在與玻璃杯重疊的地方產生折射

在畫面上可以看見靜物的輪廓線在玻璃杯的地方向外擴張了一圈

(見山是山)

第二幅:背景的靜物與玻璃杯重疊的地方不產生折射

亦即,在畫面上可以看見靜物的輪廓線平穩的持續

(見山不是山)

第三幅:背景的靜物在與玻璃杯重疊的部分,以不同的顏色表示

輪廓線則與第二幅相同

(見山又是山)



而第三幅在重疊部分以不同顏色表現的技法

更可以在科比意的其他作品看見

甚至可以說是在繪畫裡面常見的一種表現技巧



只是,在套用完中國傳統俗語的結構後,然後呢...?



在女體這主題繪畫中

蹲著的裸女:是一幅美形的裸女蜷曲圖

而在其它女體的繪畫中,他所呈現的女體往往是帶著誇張的胸部、臀部與肩膀

即使說她們是相撲選手也沒人會反對的形象

蹲著的裸女是外形的模擬,而其它的裸女或許可以說是繪者心裡的投射

哪一種更趨近於真實呢...?

或者說更趨近於美呢...?



接著,則是邁向更抽象的層次

開始使用一些純粹的幾何圖形,或是特殊的符碼來指稱特定的事物

常常是繪者見山是山

而讀者看到的是山或不是山

(題外話:這有點像是作者已死的討論,讀者可以任意解釋嗎)



同樣的問題,在套用完中國傳統俗語的結構後,然後呢...?

在電影裡是否有相似的結構呢???



而且這個結構在經過以上的討論後

與其說它是三段式

倒不如說它更像是二段式

在見什麼是什麼 與

見什麼不是什麼

之間轉換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feirtv 的頭像
    efeirtv

    後台光影

    efeirt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