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outh-community * 南方電子報讀者,作者與編委的討論區與投稿區
http://tw.groups.yahoo.com/group/esouth-community/
2002年1月10日 PM 03:08
標題:ICQ.6848.net幕後紀事----妳的鏡頭下的誰的生命
作者:沈倖如(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
最近流行拍關於電影的電影,我也來說個關於某部紀錄片的故事。
一個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的研究生,從朋友那聽說了我和我
老公網戀的故事,覺得有趣。她與我聯絡,表示想拍一部關於我們兩
個的網路戀情以及異國婚姻的故事的紀錄片,作為畢業製作的作品。
片子拍了一年多,大的事件她倒是沒錯過,然而她人在台南,很少與
我們互動,到最後,變成一些重大場合,必須特別聯繫,好讓她捕捉
重要的鏡頭,結果,我們很彆扭,她也帶著打擾我們的尷尬。
我想是遇到了瓶頸吧,她告訴我,想把這部片當作期末作業,而不是
畢業製作,也就是說,要在當學期完成。學期即將結束時,她也開始
積極了起來。她告訴我,基於拍片需要,有必要去訪問我的祖母、父
母、和我妹妹,原因是想知道他們對這種在網路上認識,然後就步入
異國婚姻的事情,有什麼看法。想是她看見了我們在處理婚禮的過程
中和家人的一些衝突,所以認為這是個很好的「切入點」。
我有點驚訝,別人,不管是我的家人、朋友還是陌生人,對我的看法,
到底關我什麼事?為什麼要去訪談別人看法,然後公諸觀眾之前?是
因為這樣就很「客觀」、很「平衡報導」嗎?當然,她要訪問誰,只
要人家願意讓她訪問,我也無法置喙,最後她只需依照自己的意思,
把鏡頭剪一剪,最後字幕打上去,就會成為她的「作品」。
可是不幸的,她將宣稱她在說的是我的故事。然後觀眾會看見這樣的
一部片:一個台灣女子與她的法國網友,瘋狂戀愛後決定結婚,這名
男子搬到台灣來,撞上了東西文化的衝突,連辦個婚禮雙方意見都不
同,而女方家人一開始也不大接受他是個外國人。鏡頭中可能會帶到
一些男方對於台灣生活的適應與否,或者老外看台灣之類的。
這不是我的故事,是透過我的影像,說她想說的故事。
我告訴她,我覺得這樣處理,會將她看到的問題放大,透過這種取材
方式,觀眾會看見一對異國戀人的面對的重重阻礙,可是沒有人會在
意我們怎麼主觀地看待這種阻礙,拍攝者所關心的這些「問題」,也
許並不困擾我,甚至也不是我時時思索的,硬把它們擠進我的故事,
就是一種扭曲,彷彿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為了這個作鬥爭似的,我認為
不大舒服。她說,她明白,可是「我又不是要拍白雪公主與白馬王子
的故事。」哈!沒有衝突就不是好片子,她是這個意思嗎?是啊!東
西文化的衝突,是多麼正統的取材,八股到沒有人會去質疑!只是要
幹這檔子事,去寫連續劇不是乾脆多了。
由於要去拍人家家裡細微的互動,實在太困難了,時間成本也太高,
所以拍攝者選擇了最省事的方法----訪談。於是乎,我的父母要對著
鏡頭,發表「他們」對「我們」的看法,連我八十歲的祖母也得在鏡
頭前表示一下意見。拍攝者似乎從來沒有想過,人的感情及價值都不
是單一、不變的,人們可能同時存在著很多套價值而自己並未意識到,
也可能根本就是晦暗不明的,受訪者在一個正式的訪談中面對攝影機
必須說出對自己親密家人行為的看法,這是多麼殘酷且莫名其妙的事
啊!而且,訪談時重複的問答,如何地重組與強化那些受訪者原本混
亂、晦暗的感覺或想法,又對人家的實質感受與家庭關係發生了什麼
影響,似乎都不在拍攝者的考慮之列。這是隱身在這種「客觀紀錄」
背後的暴力,至於透過影片的再現對被拍攝者的生活產生什麼影響,
就更不用說了。
既然是學校的作業,就有按期交件的壓力,拍攝者不大懂英文,也來
不及安排翻譯,不過還是努力的完成了與我老公的訪談拍攝。她先寫
好問題,我老公用英文回答,她把他拍下來,再回去找人翻出來。也
就是她的問題與問題之間,我老公的回答她沒聽懂、也不在意,還可
以繼續問下一道問題,這不知道是哪門子的互動方式。到這時,我們
已深深的覺得我們的存在只是在幫人家完成作業而已。雖然對這種拿
學位的手段我們還是用力的質疑。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