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自大家健康雜誌
戲劇工作者戴立忍 不妥協說Yes 表演才能撼動人心
更新日期:2008-03-02 記者:文施沛琳 攝影許文星
與戴立忍對戲的藝人關穎曾說,戴立忍每天都會帶電腦來,秀出改好的劇本,接著問她:「這樣較有邏輯了,妳即興來,沒問題吧!」不按劇本走的即興演出,讓現場人笑稱他為「戴導」……但跳脫劇本的表演方式,也常讓他得罪人,他自嘲,「我大概是『人際殘廢』;但有捨有得,討好人,就會失去自我。」
龜毛、牛脾氣、與世俗的框架絕緣……集編、導、演、寫、剪於一身的全方位戲劇工作者戴立忍承認,自己對別人說「no」的時候,比說「yes」的多。「我大概是『人際殘廢』;這確實常得罪人,但有捨有得,討好人,就會失去自我。」
在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台北藝術大學)就讀時,戴立忍開始接觸表演,由於投資報酬率高,「工作1、2天,可賺得半年學費。帶點叛逆性格的他,突破校方禁令,接拍不少廣告;同時參與商業劇團演出,而後逐漸接觸電視與電影方面的工作;就這麼入行了。
每當有人問他:要如何進演藝圈?戴立忍常不加思索地回答:「從事戲劇工作這麼多年,從不知演藝圈在哪裡,也不覺得身處演藝圈,到現在,並沒有進入演藝圈的感覺;問我怎麼入行,那我可能要先去找所謂演藝圈界限何在,是不是介於忠孝東路商圈和信義商圈之間……」
劇本只是藍圖表演者須理解後再創作
常被人說是「獨行俠」,戴立忍壓根不在意,「我確實一直很邊緣;我的存在是奇特的狀態,我不去在意別人如何描述,只希望讓生命能量妥善地被放置。」他歪著頭再丟一句話:「這也可以算是種自私吧!」
面對表演,為了堅持的角度,他常一句「no」,把人家打回票。表演時,不照表操課、不會背台詞,往往用理解與即興方式演出,有時會超脫編劇與導演,這時,難免有人質疑:「你可以改劇本唷?」他認為,「那些框架太多、太硬,我不喜歡。」
戴立忍也會向共事者解釋,對於寫實表演,他同意的看法是,每一場戲都有清楚的功能,可能有幾十種表現的方法,編劇用了其中一種,揭露該場戲想表現的義涵,而演員必須在理解劇本後,以表演的角度切入再創作,使平面的文字成為立體的人物,更要深化角色的功能與使命。「認為劇本是藍圖這點,我從沒妥協過,所以啦,會得罪人。」他苦笑一下。
不擅溝通卻是哥們眼中的開心果
不論溝通的結果怎樣,他都得自己面對。好在,他是樂天的人,過去就算了。他想,樂天的個性大概承自母親的DNA。
戴立忍小時候曾看到母親和父親口角後,偷偷在房間裡流眼淚,但樂天知命的戴媽媽晚飯時,又有說有笑地出現在大家面前,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
這種樂天性格,也有一半來自健忘、耍寶,「同學、朋友都叫我大寶,你從他們口中叫我的綽號,就可以瞭解別人看待我的方式。」戴立忍是哥兒們眼中的開心果,其實也是因他不喜歡框架及叛逆的模樣,常做些糗事。
談到這裡,戴立忍承認,自己與朋友間語言方面的溝通很弱,主要來自童年時代父親斯巴達教育的關係,且從小不被鼓勵發表自己的意見,溝通能力自然較缺乏。「幸好,朋友都理解,也能接受。」
探索生命的核心與外界隔離都沒關係
儘管說「no」的時間多,但卯起來時,戴立忍可以為了興趣,好幾天關在家裡剪輯影片、上網、寫劇本、看DVD,甚至足不出戶,以泡麵度日。這也是他除了騎機車、旅行外,最常用來轉換心情的方法。
他認為,獨處是很舒服的,且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很重要,就像找到腦啡製造開關,讓每個人生命最底層的核心沈浸其中。「找到你真正喜歡的事物,與這個宇宙最親近的連結方式,也許是專業,也許是嗜好或興趣,總之,可以一輩子往那個點去探索,當你沮喪時,經由這種探索讓你脫離沮喪。」對戴立忍而言,說穿了就是戲劇,「這個東西讓我與外界隔離都沒關係。」
其實,戴立忍的工作與休閒常是無法劃分的,「到底什麼是工作,什麼是休閒,就讓公眾語彙去描述,我呢,就是去享受從事戲劇工作所帶給我的樂趣,不管幕前或幕後,所有的總總都是一種幸福。」這也和他熱愛生命的性格有關,「這個世界太有趣了,即便關在家裡,仍然可以找出許多可以探究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可以很迷人!」
一個表演者找不出空間就無法談表演
也有人提及:你何不多演一些?「欸,好像我欠這行業什麼似的。」大學的指導老師馬汀尼也一再叮囑戴立忍,多做一些表演留下來。以前他不太理會,在現實考量下,也逐漸鬆動了,「你看我後來就接了《白色巨塔》!」他透露,當時他拿到另一齣片的國片輔導金,卻因找不到足夠資金開拍而放棄,欠了一屁股債。
《白色巨塔》是戴立忍表演歷程中重要的點,「以前演出的角色頂多2個月搞定,『邱慶成』這個角色足足花了8個月。」過程中,導演給他很多空間。
多數表演工作者認為八點檔最沒表演空間,「但我覺得空間是存在的。當你認為沒有空間時,很簡單,你可以說『no』,那麼所有空間都會變成是你的,因為你可以選擇不參與。」大學剛學戲劇時,他的老師、戲劇學者姚一葦就曾說過,「表演就是玩。」如果一個表演者找不出空間,就無法談到表演了。
把鏡頭拉開,看大一點生命就寬廣多了
不理會框架,但戴立忍也有壓力襲身時,像那次輔導金事件,「因放棄,我必須損失170萬元,好像被環境打了一個巴掌,著實讓我消沈一陣子。」當時他做了兩件事,出門騎摩托車、開始玩飛行傘,「那並非刻意的選擇,事後回想,應該是生命自己找到出口吧!」
很會自我調適的戴立忍,身旁朋友失戀了或心情沮喪,也會找他傾吐。他除了善盡陪伴與傾聽的責任,會告訴對方,「如果講這麼多,還沒辦法讓你不痛苦的話,那就試著享受那種痛苦吧;去面對它,它無論如何都會成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必須學著與它相處。或許在那之後,痛苦就會逐漸被轉化。」若朋友的憂鬱情緒已影響到生活,他還會建議他們找專業人士、看醫師。
戴立忍也期望朋友和他談話後,生出另一種思維看事情:把鏡頭拉開,看大一點,尋找那個切換裝置,「就是一個念頭,讓自己換個角度,跳出去想,好像我們表演時,有時會自己切換到另一種觀點,理解角色所面對的狀態一樣。」
就像他的一句座右銘「Sala vi!」,「這就是人生!」「不論好的、壞的,人生是件太有趣的事。」正如捷克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引用的一句猶太古諺語:「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有時人們愈思索,真理愈離愈遠;「但是,不論好或壞,只要找到切換裝置,生命就寬廣多了!」
戲劇工作者戴立忍 不妥協說Yes 表演才能撼動人心
更新日期:2008-03-02 記者:文施沛琳 攝影許文星
與戴立忍對戲的藝人關穎曾說,戴立忍每天都會帶電腦來,秀出改好的劇本,接著問她:「這樣較有邏輯了,妳即興來,沒問題吧!」不按劇本走的即興演出,讓現場人笑稱他為「戴導」……但跳脫劇本的表演方式,也常讓他得罪人,他自嘲,「我大概是『人際殘廢』;但有捨有得,討好人,就會失去自我。」
龜毛、牛脾氣、與世俗的框架絕緣……集編、導、演、寫、剪於一身的全方位戲劇工作者戴立忍承認,自己對別人說「no」的時候,比說「yes」的多。「我大概是『人際殘廢』;這確實常得罪人,但有捨有得,討好人,就會失去自我。」
在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台北藝術大學)就讀時,戴立忍開始接觸表演,由於投資報酬率高,「工作1、2天,可賺得半年學費。帶點叛逆性格的他,突破校方禁令,接拍不少廣告;同時參與商業劇團演出,而後逐漸接觸電視與電影方面的工作;就這麼入行了。
每當有人問他:要如何進演藝圈?戴立忍常不加思索地回答:「從事戲劇工作這麼多年,從不知演藝圈在哪裡,也不覺得身處演藝圈,到現在,並沒有進入演藝圈的感覺;問我怎麼入行,那我可能要先去找所謂演藝圈界限何在,是不是介於忠孝東路商圈和信義商圈之間……」
劇本只是藍圖表演者須理解後再創作
常被人說是「獨行俠」,戴立忍壓根不在意,「我確實一直很邊緣;我的存在是奇特的狀態,我不去在意別人如何描述,只希望讓生命能量妥善地被放置。」他歪著頭再丟一句話:「這也可以算是種自私吧!」
面對表演,為了堅持的角度,他常一句「no」,把人家打回票。表演時,不照表操課、不會背台詞,往往用理解與即興方式演出,有時會超脫編劇與導演,這時,難免有人質疑:「你可以改劇本唷?」他認為,「那些框架太多、太硬,我不喜歡。」
戴立忍也會向共事者解釋,對於寫實表演,他同意的看法是,每一場戲都有清楚的功能,可能有幾十種表現的方法,編劇用了其中一種,揭露該場戲想表現的義涵,而演員必須在理解劇本後,以表演的角度切入再創作,使平面的文字成為立體的人物,更要深化角色的功能與使命。「認為劇本是藍圖這點,我從沒妥協過,所以啦,會得罪人。」他苦笑一下。
不擅溝通卻是哥們眼中的開心果
不論溝通的結果怎樣,他都得自己面對。好在,他是樂天的人,過去就算了。他想,樂天的個性大概承自母親的DNA。
戴立忍小時候曾看到母親和父親口角後,偷偷在房間裡流眼淚,但樂天知命的戴媽媽晚飯時,又有說有笑地出現在大家面前,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
這種樂天性格,也有一半來自健忘、耍寶,「同學、朋友都叫我大寶,你從他們口中叫我的綽號,就可以瞭解別人看待我的方式。」戴立忍是哥兒們眼中的開心果,其實也是因他不喜歡框架及叛逆的模樣,常做些糗事。
談到這裡,戴立忍承認,自己與朋友間語言方面的溝通很弱,主要來自童年時代父親斯巴達教育的關係,且從小不被鼓勵發表自己的意見,溝通能力自然較缺乏。「幸好,朋友都理解,也能接受。」
探索生命的核心與外界隔離都沒關係
儘管說「no」的時間多,但卯起來時,戴立忍可以為了興趣,好幾天關在家裡剪輯影片、上網、寫劇本、看DVD,甚至足不出戶,以泡麵度日。這也是他除了騎機車、旅行外,最常用來轉換心情的方法。
他認為,獨處是很舒服的,且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很重要,就像找到腦啡製造開關,讓每個人生命最底層的核心沈浸其中。「找到你真正喜歡的事物,與這個宇宙最親近的連結方式,也許是專業,也許是嗜好或興趣,總之,可以一輩子往那個點去探索,當你沮喪時,經由這種探索讓你脫離沮喪。」對戴立忍而言,說穿了就是戲劇,「這個東西讓我與外界隔離都沒關係。」
其實,戴立忍的工作與休閒常是無法劃分的,「到底什麼是工作,什麼是休閒,就讓公眾語彙去描述,我呢,就是去享受從事戲劇工作所帶給我的樂趣,不管幕前或幕後,所有的總總都是一種幸福。」這也和他熱愛生命的性格有關,「這個世界太有趣了,即便關在家裡,仍然可以找出許多可以探究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可以很迷人!」
一個表演者找不出空間就無法談表演
也有人提及:你何不多演一些?「欸,好像我欠這行業什麼似的。」大學的指導老師馬汀尼也一再叮囑戴立忍,多做一些表演留下來。以前他不太理會,在現實考量下,也逐漸鬆動了,「你看我後來就接了《白色巨塔》!」他透露,當時他拿到另一齣片的國片輔導金,卻因找不到足夠資金開拍而放棄,欠了一屁股債。
《白色巨塔》是戴立忍表演歷程中重要的點,「以前演出的角色頂多2個月搞定,『邱慶成』這個角色足足花了8個月。」過程中,導演給他很多空間。
多數表演工作者認為八點檔最沒表演空間,「但我覺得空間是存在的。當你認為沒有空間時,很簡單,你可以說『no』,那麼所有空間都會變成是你的,因為你可以選擇不參與。」大學剛學戲劇時,他的老師、戲劇學者姚一葦就曾說過,「表演就是玩。」如果一個表演者找不出空間,就無法談到表演了。
把鏡頭拉開,看大一點生命就寬廣多了
不理會框架,但戴立忍也有壓力襲身時,像那次輔導金事件,「因放棄,我必須損失170萬元,好像被環境打了一個巴掌,著實讓我消沈一陣子。」當時他做了兩件事,出門騎摩托車、開始玩飛行傘,「那並非刻意的選擇,事後回想,應該是生命自己找到出口吧!」
很會自我調適的戴立忍,身旁朋友失戀了或心情沮喪,也會找他傾吐。他除了善盡陪伴與傾聽的責任,會告訴對方,「如果講這麼多,還沒辦法讓你不痛苦的話,那就試著享受那種痛苦吧;去面對它,它無論如何都會成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必須學著與它相處。或許在那之後,痛苦就會逐漸被轉化。」若朋友的憂鬱情緒已影響到生活,他還會建議他們找專業人士、看醫師。
戴立忍也期望朋友和他談話後,生出另一種思維看事情:把鏡頭拉開,看大一點,尋找那個切換裝置,「就是一個念頭,讓自己換個角度,跳出去想,好像我們表演時,有時會自己切換到另一種觀點,理解角色所面對的狀態一樣。」
就像他的一句座右銘「Sala vi!」,「這就是人生!」「不論好的、壞的,人生是件太有趣的事。」正如捷克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引用的一句猶太古諺語:「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有時人們愈思索,真理愈離愈遠;「但是,不論好或壞,只要找到切換裝置,生命就寬廣多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