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典的科幻片巨作

有人說在2001: A Space Odyssey之前沒有科幻片

在2001: A Space Odyssey之後也沒有科幻片



開場五分鐘的黑畫面,表達太初時的渾沌

當然我沒有這麼聰明,一開始只以為這是沒燒好的光碟

留下開頭一大段的黑畫面



接著是經典畫面,從猿人看到神秘黑色石板得到啟示,懂得使用骨頭武器

在一次鬥爭之後,將骨頭往上一丟

時間直接從『猿人星球』躍進至『星際大戰』

太空船在外太空飛航的畫面

音樂則搭配上古典的『藍色多瑙河』

對在當時習慣以陰鬱、詭譎的聲音形象來描寫外太空的舊習來說

優雅通俗的藍色多瑙河無疑是個創舉



接著就是對外太空生活詳盡的描寫

諸如花五分鐘呈現太空船的降落

或是空服員送餐

太空船艙等細節

而這些畫面就在快轉中閃過

印象深刻的倒是一些造型

像是日本剛彈機器人頭部的太空船

或者是太空人的頭盔

還有演得很好笑的猿人



由於看的不甚明瞭,在網路上爬文,找了一篇影評,那天有幸嘗試這部經典,可為參照:



http://www.loyalwise.com/2001.htm



2001: A Space Odyssey/2001太空漫遊



Music By Various Artists , Non Original Score



1996 Rhino Movie Music





  2001年一定要看的電影是什麼?是<人工智慧>,是<哈利波特>,是<魔戒>首部曲,或者是<星際大戰>第二集的預告片?我想真正的答案或許應該是Stanley Kubrick的傲世經典,<2001太空漫遊>吧!!這部電影自推出以來,引起無數的爭議與討論,不僅一向被列為影史最好的十部電影之一,也被視做科幻電影的最高成就.這部電影除了其宏大的故事格局令人神迷外,它在視覺影像與音樂運用上,也為電影的製作帶來新的革命,Stanley Kubrick破除了戲劇與文學間的絕對必要性,全片僅保留少數的對白,而所有意念與主題的表達全藉由影像,音效與音樂的運用來傳遞,當所有的觀眾爭辯著這部電影究竟想演什麼時,Stanley Kubrick卻拒絕提出解釋,他說:該說的話我的電影已經說了,你們何不仔細聽聽它想說的話!坦白說,這樣的回答不可不謂是一著高招,因為如此,<2001太空漫遊>帶給觀眾無限的想像空間,它不具體表達所有的細節,但它勾勒一種恢宏的概念,它不告訴觀眾應該怎麼思考,怎麼解釋所看到的事,而要觀眾自己來思考,來解釋所看到事,而且,它所提出的問題不僅是科學問題,也是人類最大,卻又是最基本的哲學問題,那就是,人類來自哪裏?又將何去何從?敢探討這種主題的電影已經不多了,而<2001太空漫遊>是其中最為驚人與奧妙的一部.



  許多電影音樂家都相信,能為一部命題偉大的電影譜寫配樂,就有機會寫一部真正偉大的電影配樂,<2001太空漫遊>正是一部令許多電影音樂家夢寐以求的電影,不僅在於它是一部主題空前宏偉的電影,同時這部電影很多時候不但沒有對白,甚至也沒有音效(因為在太空中無法傳遞聲波,所以片中有許多幕太空中的場景都是無聲的),電影音樂家不但可以寫一部有著偉大主題的配樂,而且不必再與音效對白拉鋸對峙,可以為所欲為,這簡直是電影音樂家心目中的夢幻電影,然而,Stanley Kubrick最後卻沒有將這個配樂機會給任何一位當代的電影配樂家,Alex North曾一度出線為這部電影著手配樂,完成約半部電影的配樂錄音,卻在最後關頭被通知不需要再寫任何新的音樂了,因為Stanley Kubrick已經決定,這部電影所有的配樂,將採用非原著的既存音樂.



  <2001太空漫遊>是電影音樂史上很少數所有的配樂皆採既存音樂,卻得到高度評價的電影之一,而且Stanley Kubrick採用的音樂型式,與當年科幻電影音樂的典型印象有很大的不同,然而此舉卻讓科幻電影音樂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這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音樂雖然不是原著配樂,洛伊卻覺得有必要特別介紹的原因,不過,在我們談到這部配樂在科幻電影音樂史上的特殊地位之前,我們還是先來看看,這部配樂中到底用了什麼音樂,我想首先,我們不如從最廣為人知的藍色多瑙河說起.



  不論有沒有看過<2001太空漫遊>,我想很多人都曾聽說過<2001太空漫遊>中使用了藍色多瑙河,來襯托電影中輪形太空站與太空旅行的場景,很有趣的是,最初藍色多惱河其實並不是這幾場戲的首選配樂,Stanley Kubrick拍這部電影拍了好幾年,毛片上使用的配樂一直都是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中的詼諧曲,藍色多瑙河反而是在上片前夕才換上的,原本擔任原著配樂的Alex North當時就曾說過:我要如何與孟德爾頌的仲夏夜之夢競爭..等等..一類的話,可見一直到上片前夕,藍色多瑙河都沒有出現在<2001太空漫遊>的配樂中,至於Stanley Kubrick為什麼忽然在上片前夕靈光乍現,決定將配樂改成藍色多瑙河,現在或許也沒有人知道真正的答案了,然而,這的確是一次相當令人印象深刻的音樂運用,在<2001太空漫遊>之前的科幻電影配樂,一直都以較為陰暗,神祕與詭譎的音色來描寫太空世界與太空旅程,尤其喜愛使用一些扭曲怪異的電子合成器,將外太空塑造成”地球以外的奇異世界”,這當中的翹楚無疑是Bernard Herrmann,然而Stanley Kubrick卻大異其趣的,使用了藍色多瑙河這樣的音樂,它聽起來一點也不奇異,不神祕,不科技也不未來,它似乎違反了當代科幻電影配樂的所有標準,但很驚人的,它卻展現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它讓在太空中飄浮旋轉的輪形太空站,在無重力的世界裏翩然起舞,它也讓太空旅程變得如此優雅,怡人與高貴,從此以後,科幻電影配樂再也不一樣了.



  藍色多瑙河一直以來都是<2001太空漫遊>中最著名的配樂運用之一,許多影評講起這一段總不免要對Stanley Kubrick的眼光大肆褒揚,看Kubrick將輪形太空站與華爾滋互相結合的意象有多麼美,看在藍色多瑙河的樂聲中飄浮飛行的太空巴士或登月小艇運作得多麼雅致,藍色多瑙河讓這些場景不只是眩目的科幻特效,而是一幕幕最詩意曼妙的影像詩!但在台灣影評中很少看到的,是其實藍色多瑙河也是這部配樂中最受爭議的運用之一!在國外的票選與討論中會發現,關於這幾場戲的配樂,支持使用藍色多瑙河與反對的人幾乎是不相上下,我們不妨也來看看反面的意見又是怎麼回事.



  很多人認為,用華爾滋或小步舞曲一類的曲式來為這些場景配樂確實是明智之舉,但為什麼必須是藍色多瑙河?這其中有幾個主要的問題,其一是藍色多瑙河真的是太普及了(這實在不能怪這首曲子吧,只能說這首曲子就是這麼動聽與受人歡迎囉!),它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圓舞曲,出現在媒體與日常生活的頻率之高幾乎已經到了通俗的程度,而Stanley Kubrick使用藍色多瑙河的結果,反而讓太空旅程感覺起來有如家常便飯,平凡無奇,其實,在未來世界中,太空旅程也許真的也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換而言之,使用藍色多瑙河反而是以一種很優雅的手法來暗示未來世界裏,太空旅行的不足為奇,但如果Stanley Kuberick的觀點是如此,太空旅行就像現在坐飛機般平常,又何必花那麼多時間拍這些飛行器的起降,應該沒有人會在電影裏花五六分鐘的時間拍飛機的起降吧!Kubrick花這麼大的心思展現太空旅程的美感,卻選了一個最芭樂的古典音樂,覺得不以為然的人也是有的,另外,這幾場戲的時間很長,但由於使用的不是特別為電影設計譜寫的原著音樂,因此,影像與畫面並不是重頭到尾都稱得上與音樂的情緒結合完美,尤其是Kuberick一開始拍攝剪接電影時用的音樂根本不是藍色多瑙河,而是仲夏夜之夢,決定更動配樂後,Kubrick固然對電影也做了若干修改,同時將藍色多瑙河重新剪接,但在影像的切換與情緒的轉折上,仍然可以感覺到影音並沒有完全協調的痕跡,另外,很多人則指出藍色多瑙河和電影中其他所有的音樂完全不搭調,放在整部配樂中顯得非常突兀,同時藍色多瑙河的古典色彩與地域色彩太鮮明了,它是如此的宮廷,如此的貴族,如此的維也納,怎麼也和二十一世紀的外太空連結不上等等,總之,洛伊個人覺得,藍色多瑙河在一開始出現時的確是很美,讓人覺得仿佛也跟著配樂飄了起來,但接下來這首配樂與登月小艇結合的感覺,漸漸讓我覺得像在看航空公司的電視廣告,當然,是未來的航空公司,美麗的空姐在無重力的船艙中滑稽行走,在優雅且熟悉的華爾滋音樂中服務乘客等等,感覺上,藍色多瑙河真的是沒有一開始那麼讓人覺得脫俗與神迷了,至於登月小艇抵達月球一段,我個人覺得藍色多瑙河的使用其實是有點牽強的,藍色多瑙河繽紛華麗的結尾與接下來月球上的新發現也沒有辦法有效連貫,但是,無論如何,藍色多瑙河從這一刻起,不僅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華爾滋音樂,也成為最有名的太空音樂之一了,約翰史特勞斯大概做夢也想不到這一點吧!



  相對於藍色多瑙河的可爭議性,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使用就顯得毫無疑問了,這可以說是影史最經典的一次既存音樂運用,很有趣的是,這首曲子在<2001太空漫遊>之前其實籍籍無名,連古典音樂界都未必視之為理查史特勞斯的經典之作,但在<2001太空漫遊>之後,這首曲子變得舉世皆知了.Stanley Kubrick選用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開場曲日出,來做為電影的序曲,同時這段音樂也運用於兩個象徵人類進化的段落,分別是人猿”望月者”的智慧被神祕的太古石板開啟,以及最後包曼進化成”星之子”俯視地球的經典畫面上.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理查史特勞斯根據尼采的同名小說所譜寫的交響詩,序曲日出在氣勢上頗具開天闢地之姿,同時三個漸起的音符,三段重覆性的,但氣勢逐漸拉抬的旋律結構,也簡單阨要的,點出了尼采所謂野獸-人-超人的進化哲學思想,這些概念與<2001太空漫遊>完全不謀而合,因此從一開始,這首曲子就是Stanley Kubrick最重視的曲目,他在電影一開場,即特意讓月球,地球與太陽排列成一直線,然後依序冉冉上升,太陽最後從地球身後浮出的氣勢,有如將音樂中的意象與氣魄完全影像化了,而”望月者”進化成人類(能直立,能計劃,有智慧等),與太空人包曼進化成新的生命型式”星之子”等段落以這段音樂做為註解,也完全呼應了尼采的思想神髓,不論在影像上,氣勢上與精神上,影史都很難再找出比之更為精妙的既存音樂運用,也難怪Alex North會說:我當時就有一種預感,不論我寫了再好的音樂,大概都無法取代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了...



  Stanley Kubrick一方面用藍色多瑙河來描寫太空旅程怡人優美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他也使用了宏察都量(Aram Khachaturian)的芭蕾舞曲蓋亞娜來呈現太空旅行漫長與沈悶一面,其實,蓋亞娜給人的印象通常是不漫長也不沈悶的,因為這部作品最有名的曲目劍舞可是一首劍拔弩張,相當緊張刺激的作品,通常是雜耍特技表演時最愛用的那種配樂,不過Stanley Kuberick選的這段慢板絃樂,則與劍舞那樣的音樂截然不同,它十分的沈鬱陰柔,將在無垠太空中,向木星無聲推進的發現者號太空船,襯托的相當孤獨與無助,給人一種十分深沈,孤絕卻又無止無盡的悲涼感受,而發現者號上的船員,生活也確實相當沈悶與漫長,鎮日只能做些無聊的工作,說話的對象只有另一個同僚,以及人工智慧HAL9000,連來自家鄉祝賀生日的傳訊也無法令人興奮雀躍.Kubrick選用宏察都量的音樂其實還有一個有趣的巧合,那就是Kubrick早期的電影代表作<萬夫莫敵>,正好與宏察都量的另一部芭蕾代表作斯巴達卡斯,講得是同一個故事,而且推出的時間也差不多,諷刺的是,當年電影<萬夫莫敵>是由Alex North出任配樂,而今Alex North為<2001太空漫遊>所譜寫的配樂卻被宏察都量的既存音樂所取代.



  除了藍色多瑙河之外,Kuberick為<2001太空漫遊>所選用的音樂,在領域上雖然被歸為古典音樂,但創作的時間大多是比較近代的,至於最現代最前衛的,則是Kubrick選了實驗音樂家Gyorgy Ligeti的音樂.Gyorgy Ligeti的音樂詭譎莫名,他的人聲合唱曲,不論是合聲,對位,或者是發音的方式都極為扭曲怪誕,而且只要是人發出的聲音,哭笑吼叫一概可以入樂,我想真的能坐在音樂會上”欣賞”這種音樂的人恐怕不多,看來Kubrick是其中之一,而且Kubrick將這些音樂非常巧妙的運用在電影裏,形成一種不可思議的氛圍與效果,人聲曲目的的部份主要用在太古石板出現的時刻,在這些奇異合聲的烘托下,Monolith這些比例完美,物質與功能不明的碑形人造物體,顯得深邃而神祕,充滿深不可測的未知與蠱惑,而且以人聲對應Monolith,也使這些來路不明的石板散發出一種介於生命體與非生命體間的奇異感受,至於管絃曲目的運用,同樣幻變非凡,Gyorgy Ligeti的管絃語言充滿實驗色彩與現代主義的前衛氣質,在烘托一些光怪陸離的視覺景像時效果格外傳神,如包曼進入”星之門”這段光影特效橋段,就與Gyorgy Ligeti的音樂形成完美而驚人的結合,Gyorgy Ligeti的音樂為<2001太空漫遊>帶來一份奇異的音色與變化萬千的抽象美感,同時對日後科幻電影配樂的創作,也帶來深遠的影響,不過,Gyorgy Ligeti的音樂其實是古典音樂中較為冷門的領域,即使在<2001太空漫遊>中用了很多很多Gyorgy Ligeti的音樂,而且效果都很特殊,但對Ligeti的知名度似乎沒有提昇太多,很多人談到<2001太空漫遊>中的音樂時,甚至從來不提這個部份,其實我個人覺得這部份的音樂運用,論巧思與效果未必在藍色多瑙河或宏察都量的作品之下,不過,Ligeti大概也不是多在乎大導演Kubrick用了他的音樂,他反而一狀告到法院,說Kubrick在電影裏把他的音樂給剪得面目全非,而且,他還勝訴了呢!



  <2001太空漫遊>在影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因為在影像與說故事的氣魄與格局上,它都有著最為傲人的成就,不過,其實在電影配樂這個領域上,完全採用既存音樂的<2001太空漫遊>,也帶來驚人的影響力,Stanley Kuberick雖然不是一個電影配樂家,但他為<2001太空漫遊>所選擇的音樂,卻改變了科幻電影音樂日後的發展.



  大體來說,好萊塢科幻電影音樂的第一個突破出現在50年代,作品是Bernard Herrmann的<地球末日記-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與Luis and Bebe Barron的<The Forbidden Planet>等作品,這些作品最著名的印象就是採用了Theremin這種最早的電子樂器,這種樂器能製造一種不穩定的,飄移扭曲的奇特音質,早期電影音樂家很喜歡用它來製造一種奇異的,非人間的太空印象,Theremin這種樂器在同一個時期也因為Miklos Rozsa在<失去的週末-The Lost Weekend>與<意亂情迷-Spellbound>中的運用,而成為描寫心理異常的主要音樂手法之一,因此,Theremin式的詭譎樂風(不論有沒有真的採用Theremin),在當代成為太空電影,奇幻電影與心理驚悚電影的必備配樂,這種音樂具有扭曲異常的音質,將太空世界塑造成人類世界以外的奇異世界,這種概念 不只限於使用Theremin,也包括了設計特殊罕見的管絃配器組合,創造奇異的音調與和絃等等,這種樂風在當代很有影響力,只要是奇幻電影音樂幾乎都做成這樣子,到後來免不了變得很老套,Danny Elfman在<星際毀滅者-Mars Attack>裏就把這類音樂大肆調侃了一番,但其實回顧這些老式科幻電影配樂與它們的繼承之作,還是會發現這類作品別有一番奇特美感,如Jerry Goldsmith的科幻電影音樂就很出色的傳承了這類樂風與手法的精粹,而Bernard Herrmann的作品至今還是能讓人對他的配器構思驚奇不已!(很有意思的是,Herrmann晚期的科幻作品,即法國導演楚浮的<華氏451度>,卻又是全然不同的表現).這種詭異氣質的科幻樂風流行了十幾年,直到1968年的<2001太空漫遊>,這個樂風面臨了很大的挑戰.



  Kubrick在<2001太空漫遊>中所採用的音樂,可以說對科幻電影音樂重新定義,他使用了古典音樂與十分前衛的當代實驗音樂做為配樂,而且這些音樂,尤其是像藍色多瑙河這樣的古典音樂,都和當代典型的科幻電影音樂有著截然不同的印象,影評剛開始爭議著把”古代”的音樂拿來描寫”未來”真的太反常了,但另一方面卻又不禁深深著迷!不過,<2001太空漫遊>推出的時代,其實正好是科幻電影與大型管絃電影配樂開始走下坡的時代,也因此,雖然Kubrick的音樂運用理念確實帶來了革命,但卻到了十年後,才透過John Williams在<星際大戰>,<第三類接觸>與<超人>中的演出,真正的發揚光大.



  <星際大戰>以行星組曲,春之祭,藍色多惱河等古典音樂作品為基調,以鮮明的浪漫樂派交響曲風,來描寫一個發生在另一個銀河系的星際戰爭,直接呼應了<2001太空漫遊>以古典風格管絃交響樂做為配樂風格的構想,<第三類接觸>的曲風,尤其是在人聲與一些很特殊的管絃語法上,則明顯受到Gyorgy Ligeti的影響,如果不是因為Kubrick在<2001太空漫遊>中用了Gyorgy Ligeti的音樂,John Williams寫起<第三類接觸>,也許會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型式也不一定,一直到David Arnold的<星際奇兵-Star Gate>,我們都可以明顯的看到配樂家對Gyorgy Ligeti的師法與模擬.至於<超人>則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再生,不僅主題旋律超人進行曲在創作構思上是由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拆解變形而來,<超人>的序曲克里頓行星也頗有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互別苗頭的意味,其他如Jerry Goldsmith與James Horner在<異形>系列的演出,特意使用陰柔孤絕的絃樂章來描寫太空任務,在風味的設計上,也明顯的參考了<2001太空漫遊>中那段選自蓋亞娜的絃樂曲,這種影響到現在我們還體驗得到,比如John Williams在<人工智慧>中的第一段配樂,絃樂合奏曲Cybertonic,同樣也是異曲同工之作.



  彷彿從<2001太空漫遊>之後,科幻電影配樂的風格有了很大的轉變,成為大型古典風味管絃樂章當道的時代,我們可以說,Stanley Kubrick是這股風潮的先知與發現者,而新一代的配樂大師們則是完美的實行者,特別是John Williams,許多人相信John Williams的<星際大戰>,<第三類接觸>與<超人>改變了科幻電影音樂的歷史,但追本溯源,說是Stanley Kubrick在John Williams面前擺下啟迪靈感的太古石板,應該也不算過份吧!(否則的話,John Williams可能還在寫像電視影集<LIS太空號>,那種符合當代科幻電影音樂刻版印象與典型需求的音樂也不一定呢!).在大型管絃樂風之後,科幻電影音樂雖然有更多的樂風與表現空間,也有不錯的作品,但達到經典水準的作品卻很少,我個人認為真正做到風格創新,而且可以領導時代的經典只有范吉利斯的<銀翼殺手>,范吉利斯完全扭轉了電子科幻電影配樂的印象,電子音樂不再古怪,扭曲或者詭異,反而變得瑰麗迷離,令人目胘神馳,而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對台灣許多新生代樂迷而言,<2001太空漫遊>是一部神話般的,傳說中的電影,許多人都聽說過,卻多半沒有看過,這實在不是在台灣一般錄影帶出租店租得到的片子(不過洛伊小時候是租得到的呢!),不過今年,也就是2001年,這部電影在美國重新發行,現在在台灣也能租到或買到全新精製版的DVD了,對這部電影私淑己久的影迷們,可千萬不能錯過.另一方面,<2001太空漫遊>的全本電影原聲帶,早在幾年前就已經發行上巿,這張專輯除了收錄了完整的配樂錄音,附有詳盡的圖文外,也收錄了這些音樂未經剪接的原貌,以及很趣的,人性電腦HAL9000的幾段對白錄音,HAL9000這個”角色”,是影史上最吸引人的人工智慧之一,它因為人類的錯而犯了錯,它的本質十分討人喜愛,它的錯誤卻令人害怕,而最後,它的下場又令人感到同情,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很多觀眾對<2001太空漫遊>這部電影中所有的角色都沒有太大的印象,維獨對HAL9000印象深刻!至於HAL這個名字也是一個有趣的啞謎,大家不妨試試看,H.A.L這三個字母,若依英文字母順序排列的話,它們的下一個字母會排出什麼來?(比如H的下一個字母是I,以此類推)



  <2001太空漫遊>不僅是影史上電影語言的進化,在電影配樂史上,它也扮演著極特殊的地位,以一部非原著電影配樂來說,它的影響力恐怕算是空前絕後了.Stanley Kubrick在<2001太空漫遊>中,以一個鏡頭將人類幾百萬年的進化史一筆帶過,從猿人上拋的骨頭,直接剪接到飄浮在太空中的圓柱形人造衛星,在Kubrick眼中,猿人丟上天空的骨頭和人類丟到太空中的人造衛星,其實都是差不多的東西,宏觀來看,人類比起幾百萬年前並沒有進化多少,直到包曼進化成”星之子”,人類才又經歷一次真正的蛻變,也正因為有這樣的視野與格局,<2001太空漫遊>名符其實的,一如它的英文原名-太空奧德賽(A Space Odyssey)一般,成為一篇恢宏的電影史詩,當我們在2001年,體驗一代電影大師腦海中的2001年,也更能感受到,Kubrick是如何的超越了他的時代,甚至是,超越了我們的時代!



附錄一:1968年,電影版與小說版的<2001太空漫遊>先後發行,但兩者其實是並行的創作,Stanley Kuberick與原著作者Arthur C.Clarke各自以電影和文學的型式表達這個故事,兩人都在各自的領域達到最高的成就.這兩個版本其實可以各自獨立,也能夠相輔相成,Kuberick的電影展現了小說所無法呈現的震撼景象和寓意深遠的蒙太奇表現,但Clarke的小說也運用文字的力量更清晰的表達了影像上無法清楚傳達的構想與細部剖析.Clarke的小說後來陸續有<2010太空漫遊>,<2061太空漫遊>以及完結篇<3001太空漫遊>等續集,其中<2010太空漫遊>曾改編成電影<2010威震太陽神>,但改編的水準與<2001太空漫遊>難以並論.而小說本身以前兩部最為精湛,即使今日看來,仍可以深刻的感受到Clarke是如何的超越他所身處的時代,但到了<3001太空漫遊>,我個人卻反而覺得時代超越了Clarke了,那些宛如炒<異形第四集>,<ID4>與<駭客任務>冷飯的情節,讓人覺得<3001太空漫遊>其實是一部沒有必要寫的續集,何況該說的故事,前三集都已經說完了,<3001太空漫遊>並沒有太多的延申與進展可言.這四部小說的中譯本在台灣都曾經發行,其中前兩部是在翻譯代理權混沌不明的時代發行的,因此後來消失無蹤,僅可以在老圖書館或舊書攤偶然相遇,但正式授灌發行的第三部現在在巿場上也已不見蹤跡,僅最近發行的第四部仍可買到,不過可喜的是,今年<2001太空漫遊>正式授權的中譯版終於在台灣發行上巿(台灣商務印書館/郝明義譯),因此,在2001年結束之前,有興趣的台灣影迷可以抱著最新版的DVD,中譯本小說,完整版配樂原聲帶,以及,Alex North後來被捨棄的原著音樂原聲帶(由Sarabande在幾年前特別策畫推出),一起好好的享受上個世紀的電影,文學與音樂大師們,對這個世紀的預見與遐想.



附錄二:<奧德賽-Odyssey>與<伊利亞德-Iliad>為古希臘兩大經典史詩,其中<奧德賽-Odyssey>原文意為”奧德修斯(Odysseus)的故事”,描寫伊色佳君王奧德修斯(或者是拉丁文中的尤里西斯-Ulysses)在特洛伊戰爭結束後,長達十年的海上飄流與返鄉之旅,是一趟充滿波折與奇異經歷的旅程,於是Odyssey一詞後來成為冒險旅程的代名詞,同時,Odyssey與Odysseus也具有追求真理或返鄉,追尋本源的象徵意義.今年,美國NASA發射前往火星尋找生命跡象的探測船,即紀念性的命名為<2001火星奧德賽-2001 Mars Odyssey Mission >.同時,為了紀念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任務,以及2001年這個曾經帶給人無數科學瑕想的年份,NASA也特別邀請知名的希臘音樂家范吉利斯,為這個任務創作了交響詩Mythodea---科學,天文,神話,科幻小說,電影藝術與音樂,在2001年仿佛形成了奇妙的連結與交會!!



By Loyalwise Ye 2001/11/9



2001太空漫遊(原著音樂版)



收錄曲目:



1. Overture: Atmospheres (Ligeti) - 2:49

2.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Main Title from... (Public Domain [1]/Strauss) - 1:41

3. Requiem for Soprano, Mezzo Soprano, Two... (Ligeti) - 6:33

4. Blue Danube [excerpt] (Strauss) - 5:42

5. Lux Aeterna (Ligeti) - 2:52

6. Gayane Ballet Suite (Adagio) - 5:15

7. Jupiter and Beyond: Requiem for Soprano,... (Ligeti) - 15:13

8. Also Sprach Zarathurstra (Theme from 2001: (Public Domain [1]/Strauss) - 1:41

9. Blue Danube (Reprise) (Strauss) - 8:17

10. Also Sprach Zarathurstra (Theme from 2001: (Public Domain [1]/Strauss) - 1:39

11. Lux Aeterna (Ligeti) - 5:59

12. Adventures [Unaltered] (Ligeti) - 10:51

13. Hal 9000 - 9:41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feirtv 的頭像
    efeirtv

    後台光影

    efeirt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