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在大四影像史觀課程討論版拋出的問題
常常在聽到一些關於作品的評論或說法時 有不可置信與理解的感觸
不清楚這樣的說法是我太淺薄無法瞭解 還是事實上有一些事實上的基礎
當然也可以說他是過度詮釋
只是那個標準在哪裡呢
大家來講一下自己的想法吧
------------------------------------------
放映那張女生抱著柱子的照片時
當老師說:"柱子是陽具的象徵時"
我笑了
想請問一下 各位的理解與想法
以下為版上的回應:
------------------------------------------------
這涉及到詮釋
"作者-作品-專業讀者-大眾讀者"
專業讀者看過作品後產生了對作品的詮釋
該詮釋可能已經不是作者的原意
或
可能讓作者和一般讀者更能了解作品的延伸意義
就像在<臥虎藏龍>中
評者也把青冥劍當作陽具的象徵
整部電影的重心就是追逐陽具追逐權力
對我來說
如此詮釋實在有點over
但是
為什麼
為什麼<臥虎藏龍>中要搶的是一把棒狀物的劍而不是一面神盾
為什麼照相時要抱著那只柱子而不是躺在草地上
人會做出這種行為是不是就應該要有它的解釋
不論此動作是否出於下意識的反應
是不是自己的某種潛意識讓自己作出了這種反應
還是
為什麼我們要追問所謂的"意義"
梵谷的向日葵有什麼意義,巴哈的樂曲有什麼意義,
電影中許多的表現手法有何意義。但是為什麼它一定要有意義?(註)
藝術家無意所放下的一個原素
在不同的人的眼中
就出現了不同的意義
除了藝術家自己 很明顯的有意圖的
想透過其作品所傳達的主要意念之外
其他的附加意念與觸發
應該存於個人的心中
隨著時間情境心情的不同與轉換
得到不同的體悟
(註:引述自貓空藝中版-Cosmos:聽完易智言導演的演講)
> (註:引述自貓空藝中版-Cosmos:聽完易智言導演的演講)
台大真是大~~~~~~~~到我迷路。問路問兩次才找到活動中心。
恩,這和我接下來要說的一點關係也沒有。
易導談了很多,但我想先引述他的一段話(我保證完全不是原版,我記憶力不好:p):
「我覺得台灣的教育給學生一個很奇怪的觀念,好像什麼東西都一定要有意義,
好像你會問,梵谷的向日葵有什麼意義,巴哈的樂曲有什麼意義,電影中許多的
表現手法有何意義。但是為什麼它一定要有意義?」
(雖不是一字不漏不改,但大意是如此。)
片名”藍色大門”,為什麼是”藍色”?請不要問這問題,因為導演他自己也
不知道。但他有說”藍色大門”有未來充滿希望的意思。我自己有另一個看法,
”藍色”通常會代表憂鬱,”大門”則是一個開始。”十七八歲的青年人開始接
觸到思考到一些以前未想過的問題,對未來的不確定讓他們產生憂鬱感;”藍色
大門”即是代表他們開始憂慮的心情。(有自己想的見解之後,再聽導演自己的
說法,就感覺很好笑^^,有時導演自己無意放的一個元素,可以讓某個影評家大
加讚賞。其實導演原本根本沒這意思。)
關於演員,陳柏霖(20),桂綸鎂(18)都是導演在西門町發掘的。當初每一個角
色都至少有兩個人以上的候選人,他們經過兩個月的表演訓練,最後由導演宣布
由誰擔任這角色。(因為兩個月的訓練,他們很熟悉劇中人在那一個場景需要那
一種心情。)
關於被減掉的部分,有二十多分鐘。90%是陳柏霖的戲。減掉的原因是製片認
為有些東西觀眾會看不懂(其實很好懂,但是他們是指所有可能來看電影的觀眾
。),因此將電影支線減掉,只保留易克柔的這條主線。當然若是完整版,大家
會更了解陳柏霖的生活及他的成長。但是電影也不會變的那麼”乾淨,陽光”,
因為陳柏霖的部分有些也滿黑暗的(失戀,受傷,發洩,抑鬱的心情)。減掉好還
是不減好?沒有定論。如同導演說,藝術不像運動,你跑九秒九一定勝過跑十秒
的人,但是藝術不是85分一定勝過82分。(所以導演說他下輩子要做運動員。)
就我來看,電影版有一種清新乾淨明亮的風格,若是加上被減掉的部分,反而不
能像電影版一樣這麼”美”。
關於其他花絮,”我叫陳柏霖,天蠍座,O型,游泳隊,吉他社,我還不錯喔
!”,”易智言,天蠍座,O型,游泳隊,但不是吉他社。”吉他社只是導演想
到就寫下去的東西,沒有什麼意義。尿尿分岔?那也是想到就寫,而且在各國放
映時,每個國家的觀眾都笑,可見這是一個”宇宙性的笑點”(導演曰)。
關於選擇師大附中做為場景。導演的考量,第一必須是台北的學校(因為工作
人員都在台北),第二,必須是男女合校。最後是師大附中和中山兩個學校做最
後挑選。因為師大附中的場地費較便宜,制服是藍色(中山是米黃色),校方很
配合,所以獲選。在電影中出現過的臨時演員同學全都能免費看藍色大門作為酬
謝。
關於同性戀的這一個部分。導演沒什麼關於同性戀的知識,他當初會將易克柔
設定為同性戀的原因是想讓他和張士豪之間有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這並不算是
一部探討同性戀種種的電影。
關於票房,已經賣到六百萬,一週比一週多人去看。原因是網路上大家口耳相
傳。不像好萊屋電影有錢花幾百萬砸廣告費,國片只能用這種方式去宣傳。根據
導演說法,十年來已經沒有這麼賣座的國片。當然這也和電影內容有關,這是一
部大家都看的懂的電影,內容是絕大多數人都經歷的十七歲。導演希望這是一個
好的開始,讓國片有更多好的電影出現。導演也不排斥希望看帥哥美女的人來看
,他認為電影原本就能給予不同觀眾群不同的東西。想看帥哥美女又何妨?
關於還沒看過藍色大門的人,請到電影院看看吧,不論你是想看帥哥美女,想
支持國片,想看一個有意思的故事,想研究易導演的電影,或想娛樂休閒一下,
我保證藍色大門都能滿足你的需求。
作者 joyride
※ 引述《leo (荒謬.--:哈)》之銘言:
> 以下是我在影像史觀課討論版拋出的問題
> 常常在聽到一些關於作品的評論或說法時 有不可置信與理解的感觸
> 不清楚這樣的說法是我太淺薄無法瞭解 還是事實上有一些事實上的基礎
> 當然也可以說他是過度詮釋
> 只是那個標準在哪裡呢
> 大家來講一下自己的想法吧
> ------------------------------------------
> 放映那張女生抱著柱子的照片時
> 當老師說:"柱子是陽具的象徵時"
> 我笑了
> 想請問一下 各位的理解與想法
我也在場
老實說 我不意外 老師做這樣的詮釋
不過反而有點厭煩的感覺
因為那天幾乎每一張照片
他的詮釋都是陽具陽具
每個人欣賞藝術的觀點不同
像我聽導覽時
我喜歡知道作者當時的背景以及他的生活描述
然後去想他這個作品可能要表示什麼
或是純粹像我自己平時信手塗鴉
當下未必有意義
ps.其實小孩子常常看到圓柱就會這樣抱說.....
作者 wendyshi
※ 引述《joyride (哪有打工往哪去)》之銘言:
> 我也在場
> 老實說 我不意外 老師做這樣的詮釋
> 不過反而有點厭煩的感覺
> 因為那天幾乎每一張照片
> 他的詮釋都是陽具陽具
> 每個人欣賞藝術的觀點不同
> 像我聽導覽時
> 我喜歡知道作者當時的背景以及他的生活描述
> 然後去想他這個作品可能要表示什麼
> 或是純粹像我自己平時信手塗鴉
> 當下未必有意義
> ps.其實小孩子常常看到圓柱就會這樣抱說.....
我覺得老師會那樣解釋不一定是他自己強加的觀點
也許是根據作者的整本攝影集中的概念而來
也許在某一次的排列組合中 和其他照片對照下
作者顯示出來的是這個意思
如果是這種情況 也不代表照照片的同時作者就是要用柱子來象徵陽具
意義是事後選照片的時候才附加上來的
但是當然也很有可能是老師在選擇他要放什麼幻燈片的當下
才把意義附加上去
以便將那個女攝影家早期的萌懂和後期的強烈女性主義
做對照和反諷
※ 引述《wendyshi (○○色)》之銘言:
> 我覺得老師會那樣解釋不一定是他自己強加的觀點
> 也許是根據作者的整本攝影集中的概念而來
> 也許在某一次的排列組合中 和其他照片對照下
> 作者顯示出來的是這個意思
> 如果是這種情況 也不代表照照片的同時作者就是要用柱子來象徵陽具
> 意義是事後選照片的時候才附加上來的
> 但是當然也很有可能是老師在選擇他要放什麼幻燈片的當下
> 才把意義附加上去
> 以便將那個女攝影家早期的萌懂和後期的強烈女性主義
> 做對照和反諷
討論到後頭
會覺得詮釋似乎是要在文本的脈絡中去進行
光是對單一的照片或影像片段進行詮釋
都會失之武斷
如同先前易智言講過的
對整齣影片使用相同的分析方法
才是有價值的評論
否則就只是說說好玩而已
只是 我還是有疑惑
例子裡的陽具象徵
會不會也只是以作者後期的思考
去詮釋早期的自己呢
假如作者後期有與現在不同的發展
很有可能對這張照片又有不同的理解
假如不考慮作者的發展與解釋
純粹就 柱子=陽具 的符號象徵意義來考慮
這成為一個心理學中潛意識的問題
或是社會學中符號建構的問題
套個臥虎藏龍的例子
有這麼多武器 為什麼偏偏要爭把劍呢
有這麼多姿勢 為什麼偏偏要抱根柱子呢
不過 到底為什麼柱子就要等於陽具呢
為什麼它只因為形似 就不能代表其它的事物
還有就是假若一部影片是多作者的情況
作者之間的觀念有所衝突
而表現在影片之中
這時還能夠使用易智言說的
用一套方法去詮釋嗎...
時代生活攝影叢書的「記錄攝影」(Documentary Photography)一集裡,
把佛瑞蘭德的那一節,標上副題--「自滿的批評者」,裡頭這麼寫著:
佛氏的照片呈現了一個紛亂和激狂的美國......這些照片傳達了迷失、歪
曲等令人深思的訊息。雖然佛氏的相機看到了這些情況,一旦有人提出他
紀錄的是二十世紀的焦慮時,他卻感到迷惘,他說他只是喜歡拍照,觀看
照片的人有什麼看法是他家的事。『我不是一個預作準備的攝影者』他說:
『我看到一張照片在那裡,我只不過是按下快門而以』......
在作品與評論之間似乎可以看見兩個世界
在佛瑞蘭德的世界裡,他拒絕了評論
在"陽具崇拜照片"的世界裡,作者則向評論靠攏
使日後的自我用女性主義的觀點,檢視早期的自我
問題似乎成為作品與評論何者更接近這個世界
用他的火炬照亮柏拉圖的洞穴
某方面來說:我們都是半隻腳伸入評論界的人
鏡頭語言、電影理論、編劇課程、表演、劇場...
在少數人的世界裡打滾著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