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萬年水脈斷了? 雪山隧道工程 媒體批決策錯誤

2004/09/23 15:46



本報訊



近期「台灣精神」的表徵—北宜高速公路雪山隧道貫通,整個北宜高工程進入最後階段。不過,根據《商業周刊》調查採訪,這項工程由於決策錯誤,不僅多花了300億元的冤枉錢,同時更犧牲了10條人命,工期也延宕了7年以上。更可能因為挖斷了雪山萬年水脈,使得未來北台灣生態受到影響。



根據《商業周刊》的報導,76年進行可行性研究時,當時研選的路線之一,僅是將現有的北宜公路部分路段拓寬,再銜接多座長短不一的隧道群,成為所謂的「快速道路」,並沒有建設北宜高速公路的建議。不過,在當時的選舉政策考量,以及宜蘭民眾的殷切期盼下,主管機關仍然做了決定,將快速道路升格為高速公路,也因此必須開鑿坪林到頭城,長達12.9公里的雪山隧道。



《商業周刊》指出,這一個決策,造成了工程期由原先預估的7年,延宕了一倍時間,而工程預算冶遊當初的300餘億元,暴增至600餘億元,總計多花了300多億元的冤枉錢。主要的原因,在於雪山隧道的地質調查並不徹底,喧騰一時引進國內的TBM(全斷面隧道鑽掘機),也因為地質破碎而屢屢埋損,導致工程進度嚴重落後。



《商業周刊》報導指出,過去日本已有建設25年才完工的「青函隧道」的先例,政客囿於民意而耗費了超過1兆1000億日圓才完工(原預估工期10 年,預算600億日圓),但是現在由於大部分旅客改搭又快又便宜的飛機,使得這個龐大艱鉅的工程成果,現在只剩下貨物運輸與小部份鐵道迷出入。



此外,根據《商業周刊》的深入採訪,北宜高雪山隧道由於車道寬度與行車環境的限制,最高速限在時速70公里,與快速道路速限一致,民眾並不會因為鑽鑿了雪山隧道,而使得通勤時間比行駛快速道路縮短,甚至還必須承受隧道內萬一發生災變的風險。



更嚴重的是,《商業周刊》取得的獨家資料顯示,由於雪山隧道開鑿,挖斷了雪山山脈的萬年水脈,13年來流失的地下水已經高達上億噸。



《商業周刊》表示,雪山隧道開挖時,曾經過36處地盤湧水,而這些水經過鑑定,部分屬於約為8000至2萬年以前的「古地下水」,證實雪山山脈的萬年水脈已經遭到破壞。



而根據工程人員的估算,目前隧道東口與西口的總出水量,每秒大概650公升左右,也就是說,一天會流失5萬6000公噸,可以裝滿7000量8噸水車,供給20萬個台北人一天的生活用水。



《商業周刊》指出,專家普遍認為挖斷水脈對於生態環境的影響,短期之內看不出來,但是民間的觀察已經浮現,坪林鄉長梁金生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指出,去年大乾旱,坪林茶樹死掉一半,受損區域高達300多公頃,其中以雪山隧道這區最嚴重,他強調,雪山隧道在沒有開挖之前,這幾乎未曾發生過。此外,當地許多鄉民原來的山泉水水源已經斷了,必須由更遠的倒吊蓮山接管,「光是接管長度就超過5公里」。



此外,國內學者專家在《商業周刊》訪談中也透露憂心,因為雪山山脈是台灣最重要的集水區,包括翡翠水庫、石門水庫、德基水庫,水源都來自雪山山脈。而過去台灣超抽地下水造成生態變化等先例其實已經很多。淡江大學水資源中心主任虞國興指出,這件事情還是要做監測,「不要像水煮青蛙一樣,不知道事情的嚴重」。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feirt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